top of page

香港擬屈翅螢

香港擬屈翅螢 Medeopteryx hongkongensis


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x 小樹林自然教育


香港這小地方,容納了數百萬人,也滋養了多樣生物。其中,一些動植物更以「香港」命名,這表示,牠們首次被現代科學界發現,就是在香港。背上這個城市的名字,牠們究竟是何方神聖?

┉┉┉

香港擬屈翅螢 Medeopteryx hongkongensis

 鞘翅目 Coleoptera 螢科 Lampyridae 熠螢亞科 Luciolinae


要講香港的螢火蟲,先要介紹一個人:香港昆蟲學會副會長、螢火蟲專家——饒戈。他大學修讀環境科學,正職是一位教師,知道香港其實有不少螢火蟲物種,卻沒有太多人研究,資料非常少,於是在2007年起穿梭香港郊野,尋找螢火蟲樣本*。他只能在工餘進行研究,考察後回家還要埋首解剖標本。他還遠赴法國,申請進入當地一所不對外開放的螢火蟲標本室,在內居住5天,比對過千隻標本。寫好論文後,再花約3年時間修改內容,終在2018年英國螢火蟲學術期刊《Lampyrid》上,發表了8個香港特有的全球螢火蟲新種。他在研究過程中認識了不少國際專家,遂與他們籌劃國際學術組織,又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(IUCN)成立專家小組,推動螢火蟲保育工作。


今次介紹的香港擬屈翅螢,便是由饒戈發現及發表。


香港擬屈翅螢是香港原生特有種,也是本港其中一種體型細小的螢火蟲!雄螢體長不足5毫米,大部分雌螢體長也不超過6毫米,只有本港最大螢火蟲(弦月窗螢)體型的四分之一!


眾所週知,螢火蟲會發光。入夜,雄螢就會爭著「放閃」吸引交配對象。同一地區有機會有多於一種螢火蟲出沒,為了在「茫茫蟲海」配對成功,雄螢遂演化出物種專屬的發光頻率;而停留在葉上等待交配的雌性,則能辨別不同頻率,物識同種的對象。以香港擬屈翅螢為例,根據饒戈的研究,雄螢會在飛行時發出持續145毫秒脈冲式閃光,而兩次閃光間,會存有600毫秒的間距。嚇到了吧!但雌螢的眼睛就是能夠看出差別!


香港擬屈翅螢十分稀少,只在梧桐寨、榕樹澳、平山寨等發展成熟的林地出沒。縱觀全球,擬屈翅螢屬也只在新畿內亞、菲律賓和澳洲等地球較南端地區有紀錄。饒戈發現了香港擬屈翅螢,成了此屬分布最北的紀錄,對全球擬屈翅螢屬的研究帶來突破。



©️ Yiu Vor


*根據香港法例,在郊野公園收集動植物標本須申請漁護署牌照


Comentário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