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香港巨牡蠣

香港巨牡蠣 Magallana hongkongensis


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x 小樹林自然教育

香港這小地方,容納了數百萬人,也滋養了多樣生物。其中,一些動植物更以「香港」命名,這表示,牠們首次被現代科學界發現,就是在香港。背上這個城市的名字,牠們究竟是何方神聖?

┉┉┉

▷牡蠣科 Ostreidae ▷太平洋牡蠣屬 Magallana▷未獲評級


流浮山位於后海灣和珠江口交界,鹹淡水交匯之處使流浮山成為海鮮盛產地,並以養蠔聞名。流浮山養蠔的歴史已有二百年之久。香港蠔業的養殖方式亦被列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。養蠔的人又稱「蠔民」,傳統上,蠔民四月初八便開始「播蠔種」,即是將木柱插在淺灘,讓浮游的野生幼蠔依附生長,再移到蠔排養大,最少要養2年,要達到金蠔般肥美則要5年。


流浮山出產的蠔體型比市面上其他外來生蠔大。這種體型巨大的蠔名為香港巨牡蠣,成體的殼可長達20厘米,可能比人的手掌還要長。當初亦是因為「流浮山蠔」夠大隻,才吸引到生態學家着手研究。


自1958年起,香港大學生物學家JD Bromhall開始研究「流浮山蠔」,但沒太多發現,研究結果只足夠將其歸類為巨牡蠣屬(Crassostrea)或牡蠣屬(Ostrea)。直至2003年,香港城市大學生物學家Katherine Lam和香港大學海洋生物學家Brian Morton透過分析「流浮山蠔」的粒腺體排序,確認牠是全球新物種,並命名為香港巨牡蠣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,並歸類為巨牡蠣屬。


2014年,葡萄牙動物學家Daniele Salvi,聯同兩名意大利生態學家Armando Macali和Paolo Mariottini,比對遺傳基因和生物地理資訊,開拓了一個新屬——太平洋牡蠣屬Magallana,並將所有巨牡蠣屬的亞洲物種(包括香港巨牡蠣)歸類於此。野生香港巨牡蠣分佈不限於香港,廣東和廣西沿岸一帶亦有紀錄。


蠔除了具商業價值,更擔當著改善生態系統的角色。蠔是濾食性生物,進食的同時會過濾海水中的雜質(如微塑膠、重金屬等幾乎沒可能生物降解的化學物)。一隻一歲(約9厘米長)的蠔在夏天,每小時可以過濾30公升的海水。野生的蠔更會在海中形成蠔礁,為其他海洋生物如魚、蝦、蟹等提供庇護所,功能類似珊瑚礁,豐富該水地域的生物多樣性。


此時大家可能會問,香港的蠔究竟還可不可以安心食用?對於蠔的食用確實存在不少爭議,剛才談及蠔有過濾海水的特性,當蠔體內的重金屬超標,大量食用便有機會中毒或致癌。


因此,有信譽的蠔場會進行水質監控,亦會先安排成熟的蠔到淨化池靜養48小時,才推出市面供食用。即便如此,食物安全中心指引還是建議,吃流浮山蠔必須煮熟,不能生吃。




C. Y. Lau, S., Thomas , M., Hancock, B., & Russel, B. D. (2020, August). Restoration potential of Asian oysters on heavily developed coastlines ... Restoration Ecology . 


Lam, K., & Morton, B. (2003, May 17). Mitochondrial DNA and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a new species of Crassostrea (Bivalvia: Ostreidae) cultured for centur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, Hong Kong, China. Aquaculture. 


Salvi, D., Macali, A., & Mariottini, P. (2014, September 24).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systematics of the bivalve family Ostreidae based on rrna sequence-structure models and multilocus species tree. PloS one. 


香港巨牡蠣. 生物多樣性資訊站. (2022, February 6).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