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你有「自然缺失症」嗎?



香港的城市發展急促,人與郊野被高樓大廈分隔,居住於擁擠的市區裏的學童容易出現「自然缺失症」(Nature-Deficit Disorder)。這個概念於2005年由李察.勞夫(Richard Louv)提出,形容我們和大自然疏遠的現象。有研究指居住在低綠化率地區的兒童患上各心理疾病的風險,比居住在高綠化率地區的兒童多出15-55%。相反,有指接觸大自然能夠提升兒童的集中力,創造力,解難能力,自律和自理,甚至可以減輕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(ADHD)症狀。


港大2016年研究發現香港6至10歲的初小學生每天平均花超過4小時使用電子產品,佔約他們課餘時間的一半。而衞生署在2017年的調查顯示近三分一的受訪小學生曾因上網或使用電子產品,而放棄外出活動。勞夫指出現今兒童親身接觸大自然的時間減少,取而代之,他們從電子媒介(如紀錄片)認識自然世界。兒童知道甚麼全球暖化或是伐林對亞馬遜森林的影響,卻不認識自己社區內的植物,或是在街道上亂丟垃圾會對河流造成什麼影響,可見兒童對大自然欠缺切身的經歷和感受,覺得環境議題事不關己。


醫治「自然缺失症」唯一方法就是重投大自然的懷抱,修補彼此疏離的關係。英國研究顯示成人一星期接觸自然超過120分鐘(平均每日約20分鐘),就有益身心健康。不過,對於甚少接觸自然的「重症患者」而言,去郊野公園或許太遠,行山或許太辛苦⋯⋯總之就有各式各樣的限制和藉口阻止自己跟自然接觸。


那麼,如果只是到市區公園走走?小樹林正正希望善用市區公園既方便又安全的優勢,鼓勵小朋友和家長持續地親近自然,了解生活在同一社區的動植物之餘,又可以在高壓的學業和工作下找到叫喘息的空間。


其實「自然缺失症」不限於兒童,繁忙的都市人也可能與自然脫節。正在閱讀這帖文的你,不妨在回家的路上繞到附近的公園,花半小時體驗大自然神奇的治癒功效!現正籌備中的《小樹林探索手記》是一本引導小朋友觀察和認識城市生態的札記,如果你有興趣得到,請追蹤和讚好我們的專頁,緊貼我們的最新動向!


參考資料

Engemann, K., Pedersen, C. B., Arge, L., Tsirogiannis, C., Mortensen, P. B., & Svenning, J. (2019). Residential green space in childhood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risk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from adolescence into adulthood.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, 116(11), 5188-5193.


Li Ka Shing Faculty of Medicine,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. HKU Studies Reveal Hong Kong Children Overuse Digital Devices and Have Inferior Physical Fitness. Press Release [Internet]. 2017.


“Ming” Kuo, F. E. (2013). Nature-deficit disorder: evidence, dosage, and treatment. Journal of Policy Research in Tourism, Leisure and Events, 5(2), 172-186.


White, M.P., Alcock, I., Grellier, J., Wheeler, B.W., Hartig, T., Warber, S.L., Bone, A., Depledge, M.H. & Fleming, L.E. (2019). Spending at least 120 minutes a week in nature is associated with 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. Scientific reports, 9(1), 1-11.


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. (2019). 成長數碼化:兒童使用屏幕媒體概況. 香港: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.

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